为深化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,传承陶行知先生“教学做合一”的教育理念,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22级美术学师范转本9名学生于3月17日至4月3日走进南京宇通实验学校,开展了为期三周的教育见习活动。本次见习由美院指导老师孔翎带队,南京宇通实验学校徐建军、吴荟如、刘恋恋、赵慧婷四位资深教师全程指导,涵盖课堂教学观摩、教学技能实训、职业发展指导等多元内容,为师范生搭建了从理论迈向实践的专业成长平台。
一、观摩创新展示课:沉浸式学习教学智慧
见习首周,学生们走进南京宇通实验学校的课堂,观摩了多节创新展示课。从美术鉴赏到跨学科融合课程,师范生们深刻感受到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大单元教学设计魅力。吴荟如老师执教的《美丽的园林》一课,引导学生用Ai理解概念,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解决了园林四大要素的学习问题,经过整合理解,创造心中的园林,展现了“美育+实践”的创新模式。学生们纷纷表示,这种启发式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,为未来教学提供了新思路。
二、听课评课活动:双向对话促专业成长
在听课评课环节,师范生们以“观察者+反思者”的双重身份参与课堂。徐建军主任和赵慧婷老师组织同学们从学习目标、师生活动、课堂生成等维度进行评析,并邀请与宇通实验学校教师一同分享备课心得。通过“记录—反馈—改进”的循环,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课堂观察能力,更学会了如何从多维视角优化教学设计,为未来独立授课打下基础。
三、生涯规划座谈:锚定职业发展方向
孔翎老师主持的生涯规划座谈会,以“师范生的成长路径”为主题,邀请宇通实验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分享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经验。座谈中,校友教师吴荟如老师结合自身经历,强调了“终身学习”和“教育情怀”的重要性。一位见习生感慨:“这次座谈让我意识到,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,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。”
四、命题教案书写:锤炼教学设计的匠心
在徐建军主任和刘恋恋老师的指导下,师范生们完成了“水墨画”单元,从教学目标设定到教学环节设计的完整教案撰写。刘老师强调:“教案需兼顾学科逻辑与学生认知规律,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教育意图。”通过反复修改与小组互评,学生们逐步掌握了如何将艺术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。
图:课堂教学活动
五、粉笔字练习与指导:夯实教学基本功
“一笔一画见功力”,徐主任指出,粉笔字训练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专业练习。吴荟如老师从板书布局、字体结构到书写节奏进行逐一点评,并示范如何通过板书增强课堂感染力。见习生们每日坚持练习,从生涩到流畅,不仅提升了书写技能,更体会到“细节决定课堂品质”的深刻内涵。
图:吴荟如老师指点粉笔字
六、班主任工作及实用教学技巧指导:多维角色体验
班主任工作实训中,学生们跟随指导老师参与班级管理、家校沟通、主题活动策划等实务。刘恋恋老师通过案例分析,传授了“柔性管理”“差异化沟通”等实用技巧。一位见习生分享:“班主任不仅是管理者,更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。这段经历让我对教育者的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。”
图:日常班级管理活动
总结:传承行知精神,培育未来良师
三周的见习活动,是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与南京宇通实验学校深化“校地协同育人”的生动实践。作为南京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校,晓庄学院始终秉承陶行知先生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的教育情怀,将红色基因与美育创新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。本次见习不仅锤炼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,更让他们在真实教育场景中体悟“知行合一”的深刻内涵。未来,学院将继续以“行知式”教师培养体系为依托,为新时代基础教育输送更多“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”的卓越教师,让教育之光点亮更多孩子的梦想。
撰稿:吴荟如 徐建军 孔翎
一审:沈爱娟
二审:王小柠
终审:刘久军